海尔人一直在创造感动,用创新变革的品牌形象启动美好未来
海尔集团是全球大型家电品牌,于1984年创立。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
2017天猫双十一"亿元俱乐部"榜单显示,海尔位列第三名。2018 年6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在北京发布了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海尔以3502.78亿元位居第三位。2018年7月青岛海尔在"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行第499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而在这些众多的企业中就包括海尔。
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只注重产量不注重质量,努力扩大规模。与之相反的是,海尔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的口号,它没有盲目扩大产量。
1985年一位用户来信反映海尔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让员工用大锤亲自砸毁76台有缺陷的冰箱,砸醒了员工的质量意识。就这样,在当时家电市场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了竞争优势。
九十年代,国家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兼并重组后无法持续下去,或认为应做专业化而不应进行多元化。
海尔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思路先后兼并了国内十八家企业,使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时,家电市场竞争激烈,质量已经成为用户的基本需求。海尔在国内率先推出星级服务体系,当家电企业纷纷打价格战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服务赢得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海尔开始实行OEC管理法,即每人每天对每件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目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一管理法也成为海尔创新的基石。
1998年,哈佛大学把"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写入教学案例,邀请张瑞敏参加案例的研讨。张瑞敏成为第一个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
九十年代末,中国加入WTO,很多企业响应中央号召走出去,但出去之后非常困难,又退回来继续做订牌。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创中国自己的品牌。
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
这一时期,海尔推行"市场链"的管理模式,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现业务流程再造。这一管理创新加速了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激励员工使其价值取向与用户需求相一致。
2005年-2012年互联网时代带来营销碎片化,传统企业的"生产-库存-销售"模式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企业必须从"以企业为中心卖产品"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卖服务",即用户驱动的"即需即供"模式。"国际化"是以企业自身的资源去创造国际品牌,而"全球化"是将全球的资源为我所用,创造本土化主流品牌,是质的不同。因此,海尔整合全球的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创全球化品牌。
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2008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2008年海尔入选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四。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2012年3月"2012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海尔"以自主经营体为基础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在全国451项管理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名。2012年8月在第六届中国品牌节揭晓年度品牌中国总评榜,荣获"2012品牌中国华谱奖",连续六年获此殊荣。2012年9月是2012年"亚洲上市公司50强"排行榜中国家电业50强,2012年9月海尔以962.8亿的品牌价值位居第18届中国品牌价值榜首,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
2016年1月海尔集团宣布与美国通用电气当日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合作。2018年9月青岛海尔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海尔欧洲支付4.7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8.05亿元)收购意大利家电制造商Candy(卡迪)100%股权。
从1984年创业至今,海尔集团经过了名牌战略发展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五个战略发展阶段。海尔人一直在创造感动,正如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兰德公司专家所言:"在海尔国际化进程中,一定会以一个不断创造感动、极具凝聚力和创新变革的品牌形象,启动美好未来!"